天富测速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卢兴:人才兴校 走向卓越

时间:2021-03-31 作者:天富代理-天富测速 热度:

 
天富测速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卢兴:人才兴校 走向卓越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顶天立地’做科研。学校既瞄准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前沿,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又瞄准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华科始终不忘‘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精神。”
 
“北自喻家山顶,南到关山、鲁巷一线,西沿彭王村、土库到鲁巷,东抵喻家湖边”,60多年前,华中科技大学选择在武昌喻家山下这片荒郊野岭上开疆拓土。历经华科师生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如今的华科与珞珈山隔湖相望,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在树木交相掩映中,校园建筑遍布于“森林”各处,简洁、端庄、朴实,华科的校园建筑彰显了一所工科大学独有的品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天富注册链接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相较于其他拥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华科大更像一匹精悍的黑马,虽建校仅60余年,却已有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之趋。
 
· 1953年,正值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精神,中南行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建立华中工学院。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在武昌建校。
· 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 1988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 2000年,全国高校大兴合并之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强强联合,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华科大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3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跻身国际十大知名光学研究机构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全球最好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之一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筹):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之一
 
作为华中地区的育才中心,位列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之席,武汉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总数已破百万。在武汉,学生们之间开玩笑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学在华科,玩在武大”。近日,《大国之材》走进曾被杨振宁赞为“南方小清华”的华中科技大学,对话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卢兴。一进门,《大国之材》感受到喻园精英独有的特性——爽朗坦率,却又谦虚沉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当时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抽调一批精英白手起家,奠定了今天发展的基础。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二系,1993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合校之后沿用现在的名称至今。
 
 
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学与科研基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
 
 
据美国权威大学USnews大学排名最近发布2016年全球高校排名,材料学院进入了材料科学学科Top100,全球高校排名列49位,材料学科ESI排名第70位,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2017年,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院设有材料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系、材料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拥有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型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湖北省重点学科。同时拥有科技部设立的快速原型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华科重点建设学院之一,近年来收获不断,尤其在材料成形计算机仿真、快速成形制造、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材料激光加工、精密成形技术、机器人辅助材料加工、电子封装等传统材料技术领域,其科学实力一直稳居国内领先水平,另外,在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以及金属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也硕果累累。
 
但谦虚如华科,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卢兴认为学院从来没摆脱过紧迫感与危机感。由于材料物理与化学分散在其他学院及国家光电实验室,难以形成学科合力,这在学科评估中处于一种尴尬情形。
 
 
“学院需要加快学科更新,确立新的学科方向,推动新材料与传统的加工、传统材料的融合发展。工科好比是手,而理科是脑,没有脑子,你的手就做不出来好东西,我觉得应该有一些负责任的高校,或者说想真有一些切实发展的工科学校,应该要两条腿走路,理工协同发展,尤其是要发展新工科。”对学院发展寄予厚望的卢兴,在直面学院建设发展问题时深有感触。
 
 
新材料研发是基础,孵化是关键,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产业才能释放其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在产学研用这条路上一直走在前端。华科机械学院早在十余年前就积极推行与工业研究院开展合作项目,其中数“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院”成绩尤为突出。历经10余年摸索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院”到目前为止已孵化出86家企业,几乎对东莞经济发展发挥了整体带动的作用。
 
 
据卢兴介绍,华科在外合作推行的产业园约有20余个,天富登录注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正在积极开展整体布局,“华中科技大学汕头新材料研究院”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但不同于其他研究院的是,学院出于对各学科、行业之间互补性的考虑,在研究院前期建设中以项目形式入驻。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汕头新材料研究院”已入驻3D打印、锂电池、注塑以及仿真模拟等四个项目。
 
在2017“双一流”评选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但对于在外留学、工作多年的卢兴来说,学院发展不应止步于世界一流之席,更应该起到突出特色、引领全球的作用。
 
 
在国家十三五、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导向下,新材料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学院紧跟时代潮流,响应国家建设需求,在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卢兴认为,学科横向发展迅速虽然对学院近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放在国家层面可能并无战略意义,或者意义不大,作为高等学府,研究院校更应实现纵向发展的突破。
 
 
“一个课题组应该沉下心来,比如专心做超高压的容器,或者把材料做出来,那才是真的对整个中国科研的提升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推动。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理念,如果一个大国要想去引领世界的话,你必须要有这种勇气,就是去啃一些硬骨头,就是去做一些无关际国际名声,但是就很有战略性的,或者是很重要一些东西。否则的话你就是跟班走,永远跟着走。中国要实现领跑,这个必须要做到。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学生有这种想法。”
 
“武汉对华中地区甚至中西部的崛起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卢兴表示,与华科“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遥相呼应,材料学院自建院以来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的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华科自建校后,向社会输送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其中包括两院院士杨叔子、熊有伦、程时杰、罗俊、丁汉、陈孝平、崔崑(kun 一声)、潘垣、张勇传、周济、樊明武、李培根、段正澄、李德群、丁烈云等15位学术大师,更有微信之父张小龙、PPLIVE创始人姚欣、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郑宝用等大批杰出校友,都为国家各项学术创新、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前,网上一篇名为“华科这位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了30年 却捐420万全部积蓄帮贫困生”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不小轰动,这位令人敬佩的院士正是华科材料学院院士崔崑。
 
 
为推动学院发展,激励优秀学生再接再厉。2013年12月26日,崔崑院士及夫人朱慧楠教授与其女儿崔明玲一家,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42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年资助30名本科生(材料20名、化学10名),每人次8000元。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坚持引进杰出拔尖人才同时自身培养优秀年轻人才。在谈话过程中,卢兴时不时唉声叹气,感叹学院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诸多,与国际顶尖院校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但正如华科原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说的那样,“母校是什么,母校是你一天骂8遍但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材料学院对于卢兴来说,同样是个内心柔软的地方,“我是恨铁不成钢”!
 
 
在谈到未来目标及规划时,卢兴告诉《大国之材》,未来将继续坚持人才强院、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在学科建设上则在坚持学院原有传统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学科的开发力度,争取在2030年左右进入到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最终实现学科引领地位蓄力。
声明:本文内容由天富代理-天富测速官网上传。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检举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