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集团党委书记天富平台网站、董事长翟红:新材料“火箭军”跑出转型加速度

时间:2021-03-27 作者:天富代理-天富测速 热度:


 
华阳集团党委书记天富平台网站、董事长翟红:新材料“火箭军”跑出转型加速度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布局新材料产业,天富平台公司抢占先机、谋求突破。山西也把新材料产业确定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整体更名的、以碳基新材料为主业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如何率先突破,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转型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2月4日至5日,人民网“战略重组话改革 转型发展蹚新路”全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华阳集团。调研期间,记者专访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
 
“127”发展战略:聚焦转型蹚新路这一战略方向;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两条路径;形成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 智能矿山七大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聚焦新材料产业 实施“127”发展战略
 
 
【人民网】华阳集团是由具有70年厚重历史的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而来,今后一段时期,将开启专攻新材料产业的新征程,勇担“转型发展蹚新路”历史使命。面对新的使命和挑战,华阳集团制定了怎样的新发展战略?
 
 
【翟 红】我们将大力实施“127”发展战略,聚焦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项目、抓研发、抓创新、抓产业、抓应用,确保“十四五”转型定型,奋力打造产值超2000 亿元、世界一流“火箭级”新材料产业集团。
 
 
“1”,即一个方向,聚焦转型蹚新路这一战略方向;“2”,即两条路径,天富平台网站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两条路径;“7”,即七个支撑,形成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 智能矿山七大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在加快发展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方面,将利用集团化工产业现有BDO、己二酸、乙二醇等产业基础,与荣盛、桐昆等国内石化化纤龙头企业携手合作,向下游延伸发展涤纶、氨纶、锦纶等功能性纤维,将上游原料优势变成下游材料优势,打造“煤—碳—丝—料—终端”全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在新能源蓄能新材料规模化发展上,我们针对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多层级、大潜能市场趋势,以碳基材料培育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相结合的储能产业,打造集生产、销售、应用、运维为一体的“大规模”“一站式”新能源产业生态圈。特别是将发挥“阳优”无烟煤的原料优势,布局建设无烟煤制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后续延伸钠离子电芯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在绿色建筑新材料产业方面,以基础建材做“绿”、功能性建材做“新”为发展方向,依托华阳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现有气凝胶产业为基础,在绿色建材、节能建筑领域积极研发布局,培育若干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生产线,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全、应用最广的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我们将以单层氧化石墨烯为核心原料、石墨烯改性纤维为应用产品,加快石墨烯新材料项目落地,形成原料、聚合改性、纺丝、织布、成衣服装一整条上下游产业链项目。
 
 
我们还将全面延伸现有“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产业链,打造高端化、智能化、旗舰型铝镁合金产业集群。聚焦“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通用航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产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完善、资源利用集约的国家级生态型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大数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上,集团将以做大做优数字资产为目标,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建设大数据平台、智能工厂、智能矿山、大数据产业集群为抓手,在2020 年底建成“信息华阳”的基础上,到“十四五”末,全面迈向“智慧华阳”。
 
 
在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煤矿5G 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携手华为、中国移动等战略合作伙伴,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5G+智能矿山”,树立全国“5G+智能矿山”行业标杆,探索“互联网+”未来采矿新模式。
 
 
创新体制机制 保障整体战略顺利实施
 
 
【人民网】刚才您提到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即“127”战略,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操作性。我们想知道的是,华阳集团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该战略理念的顺利实施?
 
 
【翟 红】我们将秉承“同心做人、合力做事”核心理念,打造“三核”模式,以“三合”为体制革命,推动集团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三合”的方式,即“合作、合资、合伙”,实现从单一化资本联合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项目为导向的联合开发、以共享利益为基础的战略联盟、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商业化应用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存的新模式转变,进而以资源共享共建为纽带,将各种要素紧密联结在一起,建立起“国有体制、市场机制”新发展模式。通过“三合”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材料产业布局,打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生产力、核心盈利模式,助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造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六新”,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真正使先发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打造核心生产力,就是要建设七大产业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实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打造核心盈利模式,就是要打造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开创从单一原料到新型材料、高端产品、优质品牌的递进路线和长效盈利模式。
 
 
二是推行新项目培育“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支持中试。遴选产业链契合度高、聚合效应强的新项目,在中试阶段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中试成果尽快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让专家的“书包”变成企业的“钱包”,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应用权归出资人所有,著作权、专利权、获奖权归研发团队所有。第二步,成立合资公司,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打通研发的尾部和量产的首部。合作方式采用现金入股方式,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采用租赁、买断等方式,其价值体现在经营过程中。
 
 
第三步,推动合资公司上市。发挥大企业产业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技术工艺领先、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合资公司上市。第四步,与上市公司合作培育新项目。采用淡马锡模式,不求绝对控股,只求效益利润,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市场、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第五步,控股公司利润分配实行“二八五五”原则,即利润的80%按照股比分红,剩余20%的50%优先激励团队,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迭代,剩余50%再按股比分配。
 
有效配置资源 推动研发成果加速转化
 
【人民网】创新是新材料之本,研发是新材料之根。没有研发,新材料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华阳集团将如何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翟 红】我们将打造共建共治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效率配置创新资源,从而推动新材料的加速研发及成果转化。
 
一是把握规律,内外结合,建设研发平台。成立华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7个技术中心,聚焦全球新材料科技发展趋势,深度整合国内外前沿科技力量、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源,推动新材料成果加速转化。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积极推进煤化工压力容器省级容器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尼龙系列材料、可降解塑料技术攻关。成立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气凝胶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支持气凝胶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升市场对气凝胶材料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设立“气凝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建立阳泉—太原、北京、深圳三个高端实验室,开展气凝胶绿色建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积极筹备“东华大学—华阳集团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暨“华阳纳谷气凝胶科创城研发中心上海分中心”建设,推进气凝胶科创城、中储粮成都储藏院、四川大学、国检集团四方联合共建实验室。
 
 
 
二是全员参与,创新载体,打造政策“洼地”。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定、提拔晋升方面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引导更多职工加入创新热潮,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鼓励、行动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进而形成自上而下人人主动创新、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修订研发项目管理办法,鼓励职工自组团队、自主承担研发任务,探索给予科研人员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发挥“中国纳谷”的政策、人才、技术、产业等协同平台作用,坚持“纳才、纳智、纳新”,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人才到产业园创新创业。
 
 
三是顶层设计,强化激励,加强人才引进。今天的华阳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渴望人才、更重视创新。我们将积极研究制定“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办法,开通引进人才的“直通车”,打造人才高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唯贤是举原则,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立研发机构,采用户口不变、就地就业的方式,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七个事业部为依托,联系储备一批专家学者,搭建“华阳智库”,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翟 红】华阳集团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新材料产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火箭级”新材料产业集团。 
 
声明:本文内容由天富代理-天富测速官网上传。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检举侵权内容。